你好,欢迎光临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网站
中文 | English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 >脑血管病引起脑功能受损的机理是什么?
健康宣教
健康宣教

脑血管病引起脑功能受损的机理是什么?

脑血管病发生以后,脑功能是如何受损的呢?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1 能量衰竭: 脑血栓或脑栓塞阻断了病变远端血管的血流供应,病变血管所支配区域的神经元因血供减少,养分和能量供应不足,神经元本身所储存的极有限的能量很快消耗殆尽,神经元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,发生急性变性坏死。脑出血时,破裂血管远端的血流减少或完全停止,导致该血管支配区的脑组织能量缺乏。

2 缺血后继发性损伤:缺血神经元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,具有神经毒性的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到细胞外,钙离子大量内流,氧自由基生成,进一步损伤脑细胞,加重缺血区神经元的坏死并诱发缺血周边区域神经元调亡。

3。脑水肿:脑水肿是指脑组织含水量过高。根据成因不同,脑水肿可分为三种类型。第一种是细胞毒性脑水肿,它是由于脑细胞(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》 缺血后能量代谢障碍,不能维持细胞内外的离了平衡,细胞外的钠离子和水大量进入细胞内,脑细胞肿胀而产生脑水肿。第二种是血管源性脑水肿,它是由于脑缺血后,脑血管自身能量供应不足,血管内皮细胞肿胀、受损,血管通透性增高,血脑屏障破坏.血浆中的成分渗入脑组织而产生脑水肿。第三种是间质性脑水肿,由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出血、大面积脑梗塞等造成脑脊液压力升高,脑脊液渗入脑组织间隙而导致脑水肿。脑水肿一方面影响脑细胞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,另一方面压迫血管导致血流进一步减少。更严重的是,局部脑水肿可使脑组织移位(医学上称之为脑症) 而危及生命。这就是急性脑血管病为什么需要脱水治疗的原因。

4.占位效应: 脑出血形成的血肿以及严重的局部脑水肿压迫病灶周围脑组织,产生占位效应。突然发生的占位效应可使周围脑组织血供减少,神经纤维受压其至断裂,正常的神经传导功能破坏。占位效应的另一种亚重后果是脑疵,威胁患者的生命。发生于小脑的占位效应易压迫脑干中的生命中枢。所以,即使不太大的小脑出血,也可导致患者“闪电式”死亡。

5.脑血管痉挛: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。由于整个脑组织浸泡在血性脑脊液中,红细胞及其分解后产生的大量缩血管物质刺激脑表面血管,引起广泛且持续的脑血管痉挛,脑组织广泛缺血,亚重者可继发脑梗塞。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需抗血管痉挛治疗。此外,脑栓塞也可引起临近脑血管的反射性痉挛,加重缺血性损害。年轻患者的血管反应性较高,脑血管痉挛往往更严重。

===友情链接===